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

用新遊戲規則 拚台灣競爭力


提到台灣競爭力,應從「典範移轉」的觀點來作為出發點。當典範發生移轉,所有競爭遊戲規則便隨之改變。當產業重心發生巨大變化,原有的產業架構快速解體,並逐漸形成新的典範架構;目前產業的政策,似乎仍沿襲十年前製造業發展的思維,但缺乏系統整合、市場營銷的概念及突破性的創新構思。現在,所有的生產、消費模式,遊戲規則都改變了! 對同樣一件事物的處理,就不能再用過去的舊思維當出發點。

我們固然知道國際大環境不佳,然而,「製造服務業化」是全球趨勢,在多元化的國際競合環境中,建立及發展槓桿優勢,結合外力主導系統產品的發展及營銷是重要關鍵。台灣的優勢在人才,在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裡,利用人才、主導市場資訊,將台灣優勢外部化,以建立經營服務平台是產業發展的契機。

在兩岸經貿方面,誠如大前研一在最近天下雜誌的演講中所言,台灣已經充分地利用中國崛起,在全球取得重要成就,應該發揮優勢,成為「東亞的超級矽谷」也正如美台商會主席伍佛維茲最近所談到:
「台灣應該更有自信地面對中國,不需要害怕更多的接觸。」
兩岸間的往來,事實上關係著台灣的整體競爭力!

我们認為,開放的大前提,是自信、積極、胸有成竹;我們不必憂懼兩岸經貿未來的開放
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廂情願!正是因為兩岸經貿議題將不可避免地牽涉到敏感的主權、政治議題,我們只能期待海峽兩岸的執政者,能捨異求同、以務實思維,獲得最大公約數的共識;這是我们多年以來的深切期望,以兩岸民生議題為最重要依歸,尋求最實際有效的解決方針!

經濟部以吸引重點投資企業、國際招商與產業合作平台等方式,積極協助台商回台、陸資來台與外商投資,提高台灣企業的附加價值,適度與中國大陸分工「台灣只需要找出niche(利基),這樣就夠了,不需要吃下全大陸或全世界(市場)。」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會中,對未來台灣經濟走向,提出了這樣的看法。

其次,台灣應設法把自己發展為品牌,舉凡書店、餐飲、婚紗與作家,都是台灣極具競爭力的優勢,也受大陸民眾歡迎。只要能把這些在大陸發揚光大,13億人口市場就能輕易養活2,300萬人,屆時大陸台商自然有能力回台投資。

企業界人士意見,大陸台商絕非只能在大陸變化快速的經濟環境中浮沉。只要找出利基、確立本身定位,將回台投資視為全球布局的一環,並且設法從製造業升級至服務業或生活產業,大陸台商就能站在大陸13億人口的浪頭上,為自己與台灣創造更光明的未來。

面對新政府所進行的一連串開放措施,我們期待各界集思廣益,找出台灣的利基;以壯大台灣為目標,針對相關政策之時序、邏輯,以強化台灣競爭力為前提,屏除意識形態窠臼,進行理性討論。處於時代的變局,台灣過去從不畏懼改變與衝擊;事實上,這麼多年來,台灣一直在國際情勢的改變與衝擊中,找到最適合的立足空間! 產業發展應有宏觀的思維,在眾多產業發展及永續經營的選項中,政府應提供另類思維,發展具有前瞻性、針對性、可執行、具說服力的產業政策。 模仿抄襲不足成事,新世代產業 建立創新 是企業的重要功課

世界的秩序,已經在改變;遊戲規則,再也不同!您意識到了嗎?
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,也是你我將一起共同面對的未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