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消費類出口型企業如何應對經濟危機的衝擊


槍口向內就有機會了嗎?
雖然,不少經濟學家已經在喊,經濟危機已經過了最壞的時候,但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廣東,經濟形勢依然嚴峻,相當的嚴峻……一年之內,溫總理四次到廣東考察,為廣東經濟打氣,中央的關懷前所未有,可見形勢嚴峻前所未有。出口不行了,大家的眼光就轉向了國內,但槍口向內了,就有機會了嗎?

事實上國內的消費市場仍然低迷,大家都盯著的國家的4萬億投資,幾乎都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,給消費類企業的投資並不多,尤其是以內銷為主的中國中小企業的投資更是少之又少。那麼,出口轉內銷的產品能搶的是“自家兄弟”正在萎縮的不大的“餅”,但市場需求減少,大家只得餓著,但也沒辦法,搶吧。曾幾何時,出口轉內銷是品質好,性價比高的代名詞。但當出口型企業槍口對內後,發現情況已經大大不同了。

首先,出口型企業產品沒有品牌。要在本來已經過剩的市場突穎而出,沒有品牌是不行的。從對消費者的研究、品牌定位、產品、價格、促銷到管道,完全是一抹黑。當然,由於長期給國際品牌做代工生產,出口型企業在產品設計、品質控制、生產交貨週期方面較不少內銷型企業有優勢。但要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同,絕不是“國際品質回到中國”一句話這麼簡單,還有很多具體的工作要做,而且時間還很漫長,能不能熬到出頭的那一天,是很大的問題。

其次,是對國內市場瞭解的行銷團隊的缺乏。出口型企業由於長期代工生產,(不管是OEM還是ODM),企業幾乎缺乏或者根本沒有對國內市場有深度瞭解的行銷人才。要重新組建行銷團隊,談何容易?全盤引進?老闆不放心;自學成才?就算能,市場還能等你多久?

再者,資金的缺乏。拓展國內市場,無論是建立經銷管道還是自己開專賣店,都需要真金白銀。而外向型的企業與國外客商打交道,外商信用好,資金回收快。但是在國內做行銷,首先需要支出一大筆費用,而且還可能有一段賒賬期。這個對外向型企業而言,風險很大。另外,外向型企業多或少都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,在融資管道並不多的當下,資金成為了企業發展瓶頸。

對策
1、傍大款。國內消費市場與大超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,如家樂福、WALMART、華潤萬家等,出口企業可以與這些大型連鎖超市建立緊密合作關係,做“大眾品牌”或他們的“自有品牌”,總之,利用他們的管道和網點,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繫。當然代價是肯定的,如需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——進場費、上架費、促銷費等等,不服氣也不行,不要你自己建個管道試試?建立這種合作關係,好處也是非常明顯,首先幫你解決的是生產線與工人的閒置問題,讓你工廠保持一定程度的運轉,如果市場轉暖你還有翻身的機會;同時幫你瞭解國內市場,能培養自己的行銷隊伍,也為將來打造自己真正的品牌打下基礎。

2、橫下一條心,真正做自己的品牌。這需要企業仔細研究國內市場,建立管道、構建隊伍、瞭解對手等工作一個也不能少。對於國內如此龐大的市場,要瞭解是需要時間和成本的,可以某區域(二三線城市或某省級市場)進行深度滲透。在區域實現相對優勢,無論是在品牌和管道方面,積累資金和經驗,成功後則可以推廣到全國,這樣才可以進退自如。

3、聯合起來,去爭取最後的勝利。消費類出口企業面臨問題的不只一家。“傍大款”覺得虧了,自己創品牌建管道覺得慢了,自己資金也有限。怎麼辦?大家聯合起來,自己救自己。就是大家一起來開店,建管道,賣的就是自己的產品,而且資金回收也比較快。沒有品牌?沒有關係,有管道,有消費者的支持就是商品群品牌開始。前幾年風行的“ITAT模式”(雖然上市聆訊有些問題),就是服裝類出口型企業解決管道和品牌的一種方式。但,一定要有“零售化思考”,如請專業的人在選址、營運、商品結構等方面下功夫,就可以大大降低經營風險。

4、降低成本,等待時機。進軍國內市場並非唯一選擇。“中國製造”多年來所形成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、大量的熟練勞動力,以及較好的基礎設施,都是中國作為“世界製造業中心”不可替代的優勢,出口仍然大有可為,我們不行,其他國家可能更差,看誰在經濟復蘇的時候還活著,就是勝利。 目前狀況下,壓縮成本就成為企業擴大利潤的必然選擇。據對珠三角部分民營企業的調查,一半左右的企業主認為要通過“提升管理和生產效率”。換言之,用更少的人,生產出更多的產品,減少無謂的浪費——提高現有雇員的技術水準、加大資本投入等。裁員,沒什麼不好意思的。

5、收縮戰線,相機而動。如果你的能力也不夠決心也不大,前面幾條路似乎都不是你的選擇, 那麼可以量力而行,有所作為,做些可以避免可能產生更大損失的事。如果你的訂單還有的話,比如說將生產廠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比國內低的國家;壓縮訂單,減小生產和出口規模,待形勢好轉再擴大;如果還是不行,同時又缺乏出口銷售網路、在國內也沒有市場,那麼痛下決心,壯士斷腕,關閉企業,變現資產,另謀出路,也許是明智的選擇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。

經濟危機什麼時候才到底?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表示要慎言樂觀。他表示,要回到上世紀的大蕭條時期才會看到如此大的世界貿易量的跌幅。如果真是那樣,我們還得熬不短的時間。

剩者為王,嚴冬對誰都一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